青岛西海岸新区是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在海洋强国战略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西海岸统筹海洋经济发展,健全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海洋传统产业走向远海,海洋新兴产业走向深海,海洋服务业走向陆海统筹。
“华大基因北方中心目前已建成全球领先的海洋基因库,‘三库两平台’(数据库、样本库、活体库、数字化平台和基因组合成与编辑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拥有近亿元全球顶尖的科研仪器设备。”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海洋研究中心负责人张和说。
华大基因北方中心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中德生态园,自2016年8月8日成立以来,获批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专业领域分中心和青岛市海洋生物多组学技术开发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等,产出一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27岁的张和与他的伙伴目前在基因组相关研究领域中已发表SCI科研论文30篇,其中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Science》发表论文6篇。
张和表示,华大基因北方中心正在建设全球最大的国家级海洋基因库,海洋生命科学公共研究平台和海洋生物组学研究中心,打造国际海洋生命大数据中心,逐步实现全球数十万种已知海洋生物物种生命数字化;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和渔业分子育种等多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转化研究。
中国唯一国家级海洋药物中试基地——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同样位于中德生态园,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第一家海洋药物的生产企业。
着力打造全球领先的海洋药物生产基地是正大制药的目标之一,中国第一个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片诞生于此,是世界第五个被国际学术界和医学界认可的海洋药物,获得国际、国内24项大奖。
正大制药(青岛)副总裁、党委书记左春岩介绍,国内上市的5个海洋药物有3个由该公司出品。该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管华诗院士团队深度合作,每年投入不低于2000万元,促进海洋一类新药的研发。
海洋装备制造业也迅猛发展。隶属于中船重工集团的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从事起重机械、港口机械及海工产品研发制造的大型国有企业,产能60亿元人民币,产品远销欧非、东南亚、中东等地区。海西重机副总经理杨少波说,海西重机已具备全自动无人码头的总体规划、设计和总包集成建设能力;功能性海上平台也在有序推进,计划在海上旅游方面有所作为。
前湾港和董家口港是两个亿吨大港,西海岸新区利用其优势,成立了海上丝绸之路港口联盟,完善开放合作服务机制,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2017年5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前湾港投产运营,并在英国伦敦召开的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上荣获“自动化码头最佳效率奖”。
2017年,西海岸新区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1亿吨和1830万标箱;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2%。
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区委书记王建祥表示,截至目前,新区建成国家海洋基因库实验室、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国家级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工程实验室等高端科研平台,以进一步拓展蓝色新空间。
不仅如此,西海岸新区在发展的同时,着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新区蓝湾整治行动指挥部副总指挥宋军介绍,为了改善环境,退养还滩,恢复海岸线自然面貌,新区启动蓝湾整治行动,从北部胶州湾洋河桥至南部琅琊台,完成了130公里岸线清理,累计拆除各类违章建筑约64万平方米,拆除各类养殖池550万平方米,拆除陆域构筑物229万平方米。
目前,西海岸新区拥有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的凤凰岛旅游度假区、“天下第一古台”琅琊台、“海上西湖”唐岛湾、“北方第一高岛”灵山岛等众多优质度假旅游资源。
优化海洋环境,发展海洋产业,青岛西海岸作为一座海洋新城正焕发出无穷的魅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