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玉环市:坎门渔业升级之路越走越宽

发布时间:2018-12-04 00:00 来源:中国水产养殖网
浏览量: 分享

浙江省玉环市:坎门渔业升级之路越走越宽

走进位于玉环市东南端的坎门街道,扑面而来的是海洋的气息。这个靠海吃饭的地方,拥有国家级中心渔港在内的大小港口10余个,渔业资源丰富,渔业经济发达,在省内享有“鱼粉之乡”“虾仁之乡”的称号。

坎门街道现有渔业公司12个,渔船253艘,每年渔业捕捞产量达6万余吨。作为渔业重镇,在全面乡村振兴的实践之路上,坎门街道大兴“科技兴渔”战略,多措并举促渔业振兴,努力打造渔业新辉煌。

安全为本,铺好发展之基

出海讨生活,最揪心的就是安全问题。近几年来,坎门辖区内渔船的船上事故发生率持续在下降。去年,海上作业事故死亡人数降到了0,创下保险理赔率新低。对于这个行业来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作为渔民兄弟的代言人,玉环市坎门渔民协会在渔民中有很强的号召力。“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协会会长柯寿景说出的这句话,掷地有声。

“如果不能确保安全返航,那么赚再多的钱也都只能化为浮云。”柯寿景说,“协会采取了多种方法提高渔民安全意识。通过每年大规模的安全培训,在渔船上放置安全手册,在禁渔期间组织船老大和渔民参加红十字会的应急救护培训来有效应对出海时的意外事故。对于船上经常发生的问题,我们也会吸取教训想办法避免问题再次发生。比如硫化氢中毒,我们琢磨用土泵在进场作业前换气,用这个土方法,3年里因为硫化氢中毒的死亡率为0。”

“没有生命安全作为前面的一个1,后面再多个0都是一场空。”坎门街道渔农办主任牟林德补充说,“除了增强安全意识,政府也为渔船提供了一些必备的安全设备。最近有种新出的船载新型自配高效灭火器,在坎门50艘渔船上做试点,如效果突出会进行推广。并且建立渔业版便民服务中心,搭配监控指挥中心24小时应急急救电话协助出海渔船应对险情。”

汲取新技术,降低成本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船底拖网、围网等作业形式的兴起和现代化、掠夺性设备的无序扩张运用,海上资源逐年衰退,振兴东海成了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可持续发展,街道加速推动渔船捕捞作业方式转型升级,积极引导渔民将渔船的作业方式从野蛮捕鱼转变为不受禁渔期限制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延绳钓”方式。

原来,坎门的渔船多采用“母子钓”方式,即一艘母船装着几艘仔船出海,到达渔区后,仔船入海作业。这种古老的钓鱼方式船员人数多、劳动强度大、作业时小舢舨抗风力差,“钓带”效益差,只适合“钓鳗”,由于总体经济效益不高,后期逐渐被淘汰。

期间,韩国、日本、台湾三个地区的“延绳钓”技术已趋于成熟。过去十年间,玉环相关部门和船老大代表多次赴韩学习、交流单船延绳钓技术,通过不断探究摸索,终于在今年,延绳钓技术取得了大发展。

“我们前期是靠进口韩国的绲线、钓钩、起绲机,成本高但是效果不太好。后来大家一起研究,针对我国海域和鱼类品种的特点,加粗绲线、改造钓钩、更换鱼饵,同时自主研发降低成本,经过多次试钓实验,终于取得了成功。”柯寿景说到这里,满脸自豪。

据了解,延绳钓作业渔获物选择性强,上钩的均是大带鱼、大鳗鱼,还可以搭配不同鱼饵来选择“钓鳗”或是“钓带”,实现了“以海养海”,真正做到了在振兴渔业的同时,保护资源。

产业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

2009年后,街道加快农渔业结构调整步伐,引导渔业企业提质增效,加快实施渔业企业品牌战略。

“‘金壳’这家公司,就是产业升级的好典型。”牟林德介绍,“之前,这就是一家单纯出口甲壳素的企业,把原材料出口到国外,然后再从国外进口成品。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收益也不高。现在,它已经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技术加持以甲壳素为原料生产的香皂、面膜,功能强,质量好,深受消费者喜爱,效益自是不用多说。”

同时,街道大力推进渔业科技项目落地,创成我国首个海洋捕虾全产业链“海上加工中心”——“中国东海渔仓”。

该加工中心投资5000万元,由4484吨级加工船和4艘辅助船组成,配有4条国内最新的全自动生产精加工生产线。

玉环市民主渔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敏强介绍,过去的加工模式非常陈旧,海上运输、陆上加工、耗时耗力,既不环保又不健康。

“现在我们1000多平方米的船舱已被改造为海上智能化生产车间,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海虾海上第一时间收购,第一时间蒸煮、烘干、筛选、去壳脱肉流水线精加工。”刘敏强说,这不仅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品质,更实现了产品的价值提升,预计每年可加工深海虾2万吨以上,每年将为当地渔民增值近2亿元收入,破解了“捕捞产量降下来,渔民收入增上去”的历史难题。

标签:

责任编辑:zhaoshi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