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子牛 研究专家
职务:中国贝类学会理事,广东海洋学会水生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贝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育种与繁育>研究室岗位科学家,“热带海洋学报”编委,美国甲壳贝类学会会员,世界牡蛎学会会员
所在单位:广州市新港西路164号510301
专长领域:贝类遗传学与育种研究、贝类功能基因与基因组学、贝类线粒体基因组与分子系统学
职务:中国贝类学会理事,广东海洋学会水生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贝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育种与繁育>研究室岗位科学家,“热带海洋学报”编委,美国甲壳贝类学会会员,世界牡蛎学会会员
所在单位:广州市新港西路164号510301
专长领域:贝类遗传学与育种研究、贝类功能基因与基因组学、贝类线粒体基因组与分子系统学
喻子牛,1962年生,湖南湘潭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年中国科学院湛江海洋经济动物实验站站长。年初入选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百人计划)进入南海海洋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贝类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贝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育种与繁育>研究室岗位专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评审专家,“热带海洋学报”和“美国期刊(USA)编委,美国甲壳贝类学会(NSA)和世界牡蛎学会(WOS)会员。
1979至1983年年间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6年山东大学生物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青岛海洋大学,从事水产生物遗传学与育种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1997年年在青岛海洋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7年 - 2004年在美国两所大学(特拉华大学和新泽西州立大学)作为博士后和高级研究助理(高级研究员)从事了5年多的海洋贝类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期间除参加多项课题外,曾申请并主持NOAA(National Sea Grant)课题一项。
多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863课题,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重点课题,国家公益性农业专项,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等。目前主要从事贝类遗传学与育种学,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分子系统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学术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篇,专利3项;并与美国,法国,澳洲,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同行建立了实际的联系和合作。
研究领域:
(1)贝类遗传学与育种研究:
开发,利用微卫星,SNP,线粒体DNA等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解析,育种过程中遗传变化的监测与评价,种类鉴定等;通过连锁分析进行遗传连锁图构建;利用家系选择,群体选择,多倍体和杂交进行牡蛎优良品种培育。
(2)贝类功能基因与基因组学:
利用各种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以及转录组,表达谱分析,研究性状的分子基础,解析基因组特征;通过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筛选,克隆,表达分析,研究其分子水平的功能和调控,为性状解析和良种培育提供可供利用的基因,基因组信息和工具。
(3)贝类线粒体基因组与分子系统学:
通过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和分析,运用分子系统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比较贝类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与变化,基因重排及其进化,进行种类鉴定;解析并探讨贝类种,属,科等 各种类间,类群间的系统关系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