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胡超群

胡超群 研究专家

职务:LMB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应用生物室主任

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专长领域:对虾病害控制、海鱼病原弧菌致病机理、滨对虾全人工繁殖与良种选育、海水鱼虾营养与发育

个人简介:

简历:

胡超群,男,1962年生,湖南湘潭人。理学博士(1991年中山大学动物学专业),研究员,实验室主任。1991-1992年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起到中科院南海所工作,主要从事海洋水产增养殖、病害控制及生物技术研究。1997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1997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自1991年以来,已经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包括SCI刊物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20多项,授权15项。参与编撰专著5本。曾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6次。个人及团队研究成果多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课题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3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项,中科院及广东省重大项目多项,合计经费3000多万元。

研究领域:

胡超群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对虾病害控制、海鱼病原弧菌致病机理、滨对虾全人工繁殖与良种选育、海水鱼虾营养与发育等方面的研究,在对虾病害综合防治、病原快速检测、滨对虾全人工繁育、凡纳滨对虾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若干进展。目前还开展热带海参人工培育与增殖技术研究。

获奖及荣誉:

1)、获科技奖情况:

(1).凡纳滨对虾引种、育苗、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08-J-203-2-08-D02);

(2). 凡纳滨对虾健康亲本选育和健康虾苗繁育技术,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2005-农-2-010-D02);

(3). 重要海水养殖生物病害发生和抗病力的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JB2005- 1-14-12);

(4). 主要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及其防治技术,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2002-农-3-013-D01);

(5). 对虾病害综合防治研究及过滤海水防病养虾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YJ2000-2-002-1);

2)、获荣誉奖情况:

199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4年获广东省第七届丁颖科技奖。

2003年获中科院院地合作个人一等奖。

代表论著:

1).Hu Chaoqun, Zhang Lvping, Ren Chunhua, et al. 2002. Intensive preventive culture techniques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Litopenaeus stylirostris and Penaeus monodon. International Aquaculture Conference & Exposition, Beijing, 303.

2).Chaoqun Hu, Qi Shen, Lvping Zhang, Chunhua Ren, Shabo Du, 2004, Pres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the Pacific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culture in China. In: China/FAO/ NACA workshop on“healthy safe and environmentally sound shrimp farming”, 72-82.

3).Peng Luo, Chao-qun Hu, Chun-Hua Ren, Zhao-Feng Sun, 2004, Taura syndrome virus and

mammalian cell lines,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10(12): 2260-2261.

4).Zou Jixing, Hu Chaoqun, 2004, The karyotypes, C-banding Patterns and AgNORs of

Epinephelus malabaricus. HIGH TECHNOLOGY TETTERS, 10(2): 1-4.

5).Shabo Du, Chaoqun Hu, Qi Shen, 2004, Effect of dietary ascorbic acid levels on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Boone) broodstock. Journal of  Shellfish Research, 23 (1): 251-255.

6).Shabo Du, Chaoqun Hu, Qi Shen, 2004, Replacement of natural diet by a prepared dry feed for successful maturation and spawning of female 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 broodstock. Journal of the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 35 (4): 518-522.

7).Shaobo Du, Chaoqun Hu, Shiqing Cai, Qi Shen, Shixuan Zheng. 2006, Effect of dietary α-tocopherol levels on ovarian maturation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broodstock 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 Journal of Shellfish Research. 25 (2):491-496.

8).Kaimin Cheng, Chaoqun Hu, 2005, Dietary magnesium requirement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marin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reared in low salinity water. Aquaculture Nutrition, 11(5): 385-393.

9).Zhenyu Xie, Chaoqun Hu, Chang Chen, Lvping Zhang, Chunhua Ren. 2005, Investigation of seven Vibrio virulence genes among Vibrio alginolyticus and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strains from the coastal mariculture systems in Guangdong, China. 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41:202-207.

10).Zhao-Feng Sun, Chao-Qun Hu, Chun-Hua Ren, Qi Shen. 2006, Sensitive and rapid detection of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HNV) in shrimps by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 131(1):41-46.

11).Kaimin Cheng, Chaoqun Hu, 2006, Effects of dietary calcium,phosphorus and calcium/ phosphorus ratio on the growth and tissue mineralization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reared in low salinity water. Aquaculture, 251:472-483.

12).Z Y Xie, C Q Hu, L P Zhang, C Chen, C H Ren and Q Shen. 2007. Identification and pathogeni- city of Vibrio ponticus affecting Japanese sea bass, Lateolabrax japonicus. 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45(1):62-67.

13).LUO Peng, HU Chaoqun, ZHANG Lvping, REN Chunhua, SHEN Qi. 2007. Effects of DNA extraction and universal primers on 16S rRNA gene-based DGGE analysis of a bacterial community from shrimp farming water. Chin. Journ. Ocean. Limn., 25 (3):310-316.

14).Cai Shi-qing, Hu Chao-qun, Du Shao-bo. 2007. Comparisons of growth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between mixed culture of algae and yeast and monocultures.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Vol.104 (5):391-397.

15).Ren Chunhua, Hu Chaoqun, Luo Peng, Chen Chang, Jiang Xiao, Wang Qingbai. 2008. Genotyping of Vibrio alginolyticus isolates from Daya Bay by infrequent-restriction-site PCR and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obes, 22:267-271.

16.) Chun-Hua Ren, Chao-Qun Hu , Peng Luo, Qing-Bai Wang. 2008. Sensitive and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Vibrio vulnificus by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Microbiological Research. accepted 18 May 2008

17). Luo Peng, Hu Chao Qun, Ren Chun Hua, et al. 2008. An rpoB-based PCR-DGGE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iscrimination of multiple pathogenic Vibrio species.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14(4): 443-448.

18). Luo Peng and Hu Chao Qun. 2008. Analysis of gyrB sequences of Vibrio alginolyticus and gyrB-targeted rapid PCR identification of the bacterium from environmental isolates. Diseases of Aquatic Organisms, 82(3): 209-216

19).Mai Wei-jun, Hu Chao-qun, Wang Wei-na. 2009. In vitro activation of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by virus-resistant shrimp (Marsupenaeus japonicus) recombinant interferon-like protein. Aquaculture, 288:140-142.

20).Mai Wei-jun, Hu Chao-qun. 2009. Molecular cloning, characterization, expression and antibacterial analysis of lysozyme homologue from 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DOI 10.1007/s 11033-008-9355-08

21).Mai Wei-jun, Hu Chao-qun. 2009. cDNA cloning, express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lysozyme C in the blue shrimp ( Litopenaeus stylirostris).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2).胡超群,刘瑞玉,谭智源,陈马马,曹登宫. 1995. 养殖对虾微型生物污着症的特征。海洋与湖沼增刊,26(5):102-107。

23).胡超群,曹登宫. 1996. 水质对虾池附着性纤毛虫数量变动的影响。热带海洋,15(3):67-75。

24).胡超群,谭智源. 1996. 中国对虾育苗池和养成池微型污着生物群落的研究。海洋与湖沼,27(5):481-486。

25).王祥珍,胡超群,李传荣,陈虹勋. 1996. 斑节对虾甲壳病理性白斑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热带海洋,15(1):24-29。

26).胡超群. 1996. 寄生于周氏新对虾的沃拉虫属一新种——颗粒沃拉虫(微孢子门:匹里虫科)的超微结构。第二届全国人工养殖对虾疾病综合防治和环境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编,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59-62。

27).胡超群,谭智源,陈马马,刘瑞玉. 1996. 马氏拟阿脑虫与中国对虾疾病的关系。第二届全国人工养殖对虾疾病综合防治和环境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编,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59-62。

28).胡超群. 1996. 斑节对虾“病毒性白斑病”及其防治的研究。第二届全国人工养殖对虾疾病综合防治和环境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编,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46-52。

29).刘瑞玉,曹登宫,胡超群. 1996.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及其防治研究的进展。第二届全国人工养殖对虾疾病综合防治和环境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编,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183-186。

30).胡超群,曹登宫. 1997. 中国对虾体表微型生物污着原因及防治法验证。热带海洋,16(1):67-74。

31).胡超群. 1997. 华南沿海海水养殖病害流行趋势与防治对策。病虫害防治绿皮书,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54-157。

32).胡超群. 1999. 华南海水养殖鱼虾病害流行态势与防治对策。病虫害防治绿皮书,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84-186。

33).张吕平,胡超群,任春华. 2000.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BV)对斑节对虾的实验感染与病理学研究。热带海洋,19(2),69-73。

34).张吕平,胡超群,吴灶和. 2001. 实验感染白斑杆状病毒(WSBV)的斑节对虾血液病理学研究。热带海洋,20(3),1-10。

35).陶保华,胡超群,任春华. 2000. 副溶血弧菌对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的致病力研究。中国水产科学,7(3):117-118。

36).陶保华,胡超群,任春华. 2000. 弧菌疫苗对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的免疫预防作用研究。水产学报,24(6):564-569。

37).胡超群等. 2000. 过滤海水防病养虾系统——新的对虾集约化养殖技术。2000中国海洋生物技术产业研讨会暨成果交易会会议论文及成果汇编,广州, 20-21。

38).胡超群等. 2000. 凡纳对虾规模化全人工繁殖技术。2000中国海洋生物技术产业研讨会暨成果交易会会议论文及成果汇编,广州, 22。

39).胡超群. 2000. 凡纳对虾良种选育对我国养虾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2000中国海洋生物技术产业研讨会暨成果交易会会议论文及成果汇编,广州, 17-19。

40).胡超群,张吕平,任春华. 2001. 集约化防病养殖技术及其在三种对虾养殖中的应用。第三届全国海珍品养殖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等,青岛,P.45-51。

41).胡超群,任春华等. 2001. 凡纳滨对虾和细角对虾规模化全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第三届全国海珍品养殖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等,青岛,P.117-122。

42).胡超群. 2001. 凡纳对虾健康养殖与对虾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海洋与渔业,2:26-29。

43).胡超群. 2001. 过滤海水防病养虾系统与对虾良种选育工程。《21世纪中国海洋开发战略》,292-302。海洋出版社。

44).胡超群, 任春华等. 2001. 凡纳对虾和细角对虾全人工繁育与病毒检测技术。水产种苗关键技术及加入WTO以后我国水产品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讨会论文汇编,54-58 。广东水产学会。

45).陶保华, 胡超群, 吴蔚. 2001. 斑节对虾副溶血弧菌的病原生物学研究。热带海洋学报,20(2):80-87。

46).陶保华, 胡超群, 任春华. 2001. 斑节对虾弧菌病的病理学研究。热带海洋学报,20(3):71-76。

47).陶保华, 胡超群, 任春华. 2001. 海水鱼类病原弧菌对斑节对虾的致病力及其疫苗的免疫预防作用。20(4)68-73。

48).沈琪, 任春华, 胡超群, 张吕平. 2002. 凡纳滨对虾、细角对虾和斑节对虾的RAPD鉴定标记。热带海洋学报,21(4): 45-48。

49).杜少波, 胡超群, 沈琪. 2002. 亲虾营养需求研究进展。热带海洋学报, 21(4): 80-91。

50).陈晓燕、胡超群等. 2002. 人工养殖点带石斑鱼弧菌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海洋科学, 4:32-36。

51).陈晓燕、胡超群等. 2002. 溶藻弧菌脂多糖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初步应用。高技术通讯,12(11):90—95。

52).陈晓燕, 胡超群. 2002. 溶藻弧菌脂多糖在两种鱼类体内的组织分布。热带海洋学报,21(4):30-35。

53).陈偿、胡超群等. 2002. 用RAPD技术对养殖环境溶藻弧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热带海洋学报,21(4):49-54。

54).张吕平,胡超群,沈琪,任春华,刘宁宁. 2002. 对虾高位池附生的网纹藤壶体内桃拉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 的检出及电镜观察。虾类养殖研究,海洋出版社,39-142。

55).蔡泽平、胡超群等. 2002. 紫红笛鲷繁殖特性及诱导产卵的初步研究。热带海洋学报,21(4):22-29。

56).冯娟, 胡超群. 2002. 四种海水养殖鱼类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分子量测定。热带海洋学报,21(4):8-13。

57).冯娟, 胡超群. 2002. 抗紫红笛鲷血清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热带海洋学报, 21(4):14-21。

58).胡超群. 2003. 对虾健康管理。《世界水产养殖科技大趋势》,143-153。海洋出版社。

59).陈晓燕, 胡超群, 陈偿, 张吕平, 任春华. 2003. 人工养殖点带石斑鱼弧菌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海洋科学,27(6):68-72。

60).陈偿、胡超群等. 2003. 新发现的红拟石首鱼溃疡病病原海藻施万氏菌的分离和分子鉴定。海洋与湖沼,34(1):1-8。

61). 沈琪, 任春华, 胡超群, 张吕平. 2003. 凡纳对虾优良性状遗传标记的筛选。海洋科学集刊44:134-138。

62).陈偿, 胡超群, 张吕平. 2003. ERIC-PCR和RAPD技术在弧菌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甲壳动物学论文集(IV),343-349。科学出版社。

63). 邹记兴、胡超群等. 2003. 点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的生长与发育。高技术通讯,13(4):77—84。

64). 邹记兴、胡超群等. 2003. 点带石斑鱼仔鱼营养转换期的摄食与生长。高技术通讯,13(5):87—92。

65). 邹记兴、胡超群等. 2003. 人工诱导点带石斑鱼性逆转的组织学证据及其机制探讨。高技术通讯,13(6):81—86。

66).邹记兴、胡超群等. 2003. 点带石斑鱼的亲鱼培育、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水生生物学报,27(4):378-384。

67).张吕平, 胡超群, 沈琪, 任春华. 2003. 华南沿海三种养殖对虾虾苗白斑综合症病毒及桃拉病毒的调查。甲壳动物学论文集(IV),科学出版社,410-415。

68).陈晓燕,胡超群. 2004. 溶藻弧菌内毒素免疫Balb/c小鼠方法的研究。热带海洋学报,23(3):6-10

69).杜少波, 胡超群, 沈琪. 2005. 凡纳滨对虾亲虾常用天然饵料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热带海洋学报,24 (1) 1-12。

70).谢珍玉, 胡超群, 陈偿, 张吕平. 2005. 弧菌毒力基因水平转移与进化的研究进展。热带海洋学报,24(3):86-95。

71).蔡泽平,胡超群等. 2005. 真鲷与石莼池塘混养试验。热带海洋学报。 24(4): 1-6。

72).罗鹏,胡超群, 谢珍玉, 张吕平, 任春华,许尤厚. 2006. 凡纳滨对虾咸淡水养殖系统内细菌群落组成的PCR-DGGE分析。热带海洋学报,25(2):49-53。

73).胡超群,罗鹏. 2006. 对虾细胞培养及对虾病毒体外培养研究进展。热带海洋学报,25(1):76-82。

74).张灵侠,沈琪,胡超群,张吕平. 2006. 两个凡纳滨对虾家系体重与体长的关系。热带海洋学报,25(1):23-26。

75).程开敏,胡超群. 2006. 海水和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的组织成分比较研究。热带海洋学报,25(3):34-39。

76).许尤厚,胡超群,张吕平,陈国良,吴立峰. 2007. 细角滨对虾的幼体发育及形态特征. 热带海洋学报. 26(6):40-45。

77).罗鹏, 胡超群. 溶藻弧菌中类霍乱弧菌毒力岛转座酶基因及侧翼序列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微生物学报, 2008, Vol.48(10) :1367-1372.

78).王青柏, 胡超群, 罗鹏, 任春华. 2008. 拟态弧菌全长toxR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热带海洋学报,27(3):50-54。

79).张吕平, 胡超群, 罗鹏, 沈琪. 2009. 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预防对虾弧菌感染的应用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Vol.30 (1):26-33。

80).罗鹏, 胡超群, 张吕平. 2009. 凡纳滨对虾海水养殖系统内细菌群落组成的PCR- DGGE分析.中国水产科学, Vol.16(1):31-38.

81).麦维军,谢珍玉,张吕平,沈琪,胡超群. 2009. 中国明对虾与5种虾类线粒体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及其系统学初步研究.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Vol.27(1):15-23。

82).蔡诗庆, 胡超群, 任春华. 2009. 三株海洋酵母的营养成份分析。热带海洋学报,28(2):62-65。

83).文菁, 张吕平, 胡超群,沈琪. 2009. 中国热带6种海参骨片的种类和形态研究, 海洋学报,Vol.31(2):1-7。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973项目课题“海水鱼类病原弧菌致病基因与疾病发生”(2006年1月-2010年12月,350万元);

2)、国家863项目课题“对虾新品种选育”(2006年1月-2010年12月,160万元);

3)、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凡纳滨对虾新品种选育”(2006年1月-2010年12月,48万元);

4)、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重大项目“对虾优质种苗繁殖与健康养殖”(2006年7月-2009年8月,60万元);

5)、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养殖对虾病毒病控制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2008年1月-2010年12月,186万元);

6)、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科技专项“凡纳滨对虾优良品种的选育”(2005年1月-2009年12月,110万元);

7)、农业部产业体系专项“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2008年1月-2010年12月,210万元);

8)、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花刺参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2008年1月-2009年12月,10万元)。

主要奖项:

199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4年获广东省第七届丁颖科技奖。 2003年获中科院院地合作个人一等奖。

广州市新港西路164号 cqhu@scsio.ac.cn

热门标签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