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峰 研究专家
职务: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专长领域:生物催化在制药工业和精细化工中的应用、可再生资源的生物转化技术
职务: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专长领域:生物催化在制药工业和精细化工中的应用、可再生资源的生物转化技术
简历:
1980年7月生人;
09/1998-07/2002 山东大学药学学士学位;
09/2002-07/2005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学方向);
09/2005-05/2009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方向);
06/2009-12/2010 美国布朗大学化学系博士后 (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方向);
01/2011-01/2012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化学工程系博士后(蛋白质工程/合成生物学方向);
01/2012-09/2012 美国 Synthezyme LLC. (生物塑料/生物材料方向);
10/2012-至今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研究领域:
1. 生物催化在制药工业和精细化工中的应用: 现今市场上流通的化学类药物和精细化工产品主要是通过有机化学合成的方法进行生产。但是化学合成法在生产过程有很大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生产的手性化合物光学纯度不高以及有机合成产物中的金属残留等问题。生物催化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微生物来源的酶可以用作工业酶进行药物/药物中间体和精细化工产品的高效转化,同时又可避免有机化学合成中的有毒金属残留问题。对微生物来源的工业酶进行鉴定和开发的同时,可以通过蛋白质工程和代谢工程等方法,对工业酶进行优化,提高工业酶的活性、稳定性和光学选择性,改变酶的底物特异性,以利于工业酶更好的用于药物和精细化工产品的工业生产。和传统的有机化学合成方法相比,生物催化在高效转化、高光学选择性以及低毒性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预计未来的30-50年内,生物催化将在制药和精细化工等产业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2. 可再生资源的生物转化技术: 当今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所面临和瞩目的问题。中国石油消耗正在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据估计,世界上有限的原油储备将在2030-2050趋于枯竭。而现今世界上很多精细化工产品都是来源于石油化工,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我们有必要开发新的能源技术,特别是新的生物能源技术,用以替代现有的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传统化工冶炼工艺。与此同时,现今相当大的一部分精细化工产品,特别是以塑料为代表的高分子化合物,还难以被自然界快速的降解,给世界的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因此有必要开发以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研发新的生产工艺并大规模生产人类所急需的能源、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来解决当前国际社会所面临的化石资源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日益恶化等备受世人瞩目的问题。用可再生生物质资源来替代传统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不仅仅可以满足化石资源的不断枯竭所带来的社会和工业问题,还会引发以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为基础的全球性产业革命。
本课题组正在招收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工等方向的助理研究员、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和联合培养研究生。
获奖及荣誉:
2008年 获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Warren杰出研究生奖学金 。
代表论著:
1. Yunfeng Hu, Ahmad Al-Mestarihi, Catherine L. Grimes, Daniel Kahne and Brian O. Bachmann. 2008. A Unifying Nitrososynthase Involved in Nitrosugar Biosynthesis. J Am Chem Soc.130 (47):15756–15757.
2. Yunfeng Hu, K. W. Chou, Russell Hopson and David E. Cane. 2011 Genome Mining in 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 ATCC 27074: Expression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Cryptic Sesquiterpene Cyclases: SSCG_02150 and SSCG_03688, for (-)-?-cadinene and (+)-T-muurolol. Chemistry & Biology. 18(1):32-37.
3. Yunfeng Hu, Vanessa Phelan, Ioanna Ntai, Chris M. Farnet, Emmanuel Zazopoulos, Brian O. Bachmann. 2007. Benzodiazepine biosynthesis in Streptomyces refuineus. Chemistry & Biology. 14(6):691-701.
4. Yunfeng Hu, Vanessa V. Phelan, Chris M. Farnet, Emmanuel Zazopoulos, Brian O. Bachmann. 2008. Reassembly of Anthramycin 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 Using Recombinogenic Cassettes. ChembioChem. 9(10):1603-1608.
5. Lifei Wang, Yunfeng Hu, Yanjuan Zhang, Songmei Wang, Zhihui Cui, Yi Bao, Wei Jiang, Yuan Li, Bin Hong. 2009. Role of sgcR3 in positive regulation of enediyne antibiotic C-1027 production of 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C-1027. BMC Microbiol. 22: 9-14.
6. Jessica Vey, Ahmad Al-Mestarihi, Yunfeng Hu, Michael Funk, Brian Bachmann, Tina Iverson. 2010.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ORF36, an Aminosugar Oxidizing Enzyme in Everninomicin Biosynthesis. Biochemistry. 49 (43): 9306-9317.
7. Baowei Li, Yunfeng Hu, Lifei Wang, Zhihui Cui, Bin Hong, Rongguang Shao. 2007. Expression of scFv-lidamycin fusion protein in 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C-1027. China Medical Biotechnology. 2(5): 346-349.
8. Yunfeng Hu, Rongguang Shao, Bin Hong. 2005.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Bioengineered Antitumor scFv Immunoconjugates. China Biotechnology. 25(1): 10-13.
2008年 获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Warren杰出研究生奖学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