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锋 研究专家
所在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专长领域:海污染源和海洋功能区监测评价技术研究、主要污染物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区域海洋环境承载力和污染防治对策
所在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专长领域:海污染源和海洋功能区监测评价技术研究、主要污染物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区域海洋环境承载力和污染防治对策
张志锋,男,1977年7月出生,200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到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参加工作以来,在入海污染源和海洋功能区监测评价技术研究、主要污染物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区域海洋环境承载力和污染防治对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入海污染源和海洋功能区监测评价技术研究领域,主要从事陆源、海源、气源污染源的入海污染物总量评估技术、海洋环境质量和功能区环境状况评价技术等的研究和应用,先后承担国家海洋局入海污染源和海洋功能区环境监测评价技术支撑工作、国家海洋局“渤海环境立体监测与动态评价专项”相关专题的研究工作,参与编写专著1部、海洋行业技术标准2项,参与历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质量)公报》的编制工作,为入海污染源、海洋功能区监测评价技术开发及其在海洋环境保护业务领域的应用作出了一定贡献。
在主要污染物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领域,主要以营养盐、重金属、石油类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对象,系统研究主要污染物在淡水-海水、大气-海水、海水-沉积物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机制,以及流域开发、沿岸排污、港口疏浚、海水养殖等人为活动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营养盐、重金属、石油类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我国近岸海域环境的污染机制,现已主持完成国家海洋局青年基金、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各1项,正在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局908专项集成项目各1项,并主持编制“我国近岸海洋环境质量”蓝皮书(代拟稿)1份,撰写《中国近岸海洋自然变异和污染机制及环境质量评价》专著1部,撰写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篇。
在区域海洋环境承载力和污染防治对策研究领域,主要以前述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为基础,构建基于海洋环境管理目标的区域海洋环境承载力监测与评估技术体系,并结合我国海洋污染防治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现状,提出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和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对策建议,相关成果目前正在渤海进行应用验证。目前正在执行海洋行业公益性科研专项1项,并作为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东亚海伙伴关系计划(PEMSEA)技术专家,参与区域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和海岸带综合管理等领域的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