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7月26日,自然资源部召开政策吹风会,对《通知》精神进行了情况通报。《中国海洋报》记者采访了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工作组、海域海岛管理工作组相关成员,对《通知》内容进行了解读。
日前,中国在南沙有关岛礁启用岛礁海洋观测中心、气象观测站、南沙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等。这些项目旨在开展南沙海洋水文、气象、空气质量观测,对外提供海洋预警预报、海啸预警、气象预报、空气质量预报以及防灾减灾等服务。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大幅提升,我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参与国际涉海事务,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本文作者提出了开拓战略疆域、立足区域合作、密切小国联系、用好法律利器、释放智库潜力等建议。
近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白玛赤林带队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海洋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组,到福建进行执法检查。 在9月17日召开的执法检查汇报会上,检查组听取了福建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贯彻落实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情况汇报。自海洋环境保护法施行以来,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海洋环保法各项规定,从制度建设、环境监测、污染防治、综合整治、保护修复、监督执法等方面,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国家海洋局近日批准发布《载人潜水器下潜作业规程》和《载人潜水器作业工具技术要求》等海洋行业标准,自2017年11月1日起实施。
中国现有内河通航里程12.28万千米,是世界内河航运大国。内河航运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具有突出地位,合理的船舶配员是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的基本条件之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内河船舶最低安全配员标准,为促进内河航运经济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修订的内河船舶最低安全配员标准将于2018年7月1日起实施。
7月18日,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等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提出,进一步扩大交通运输有效供给,优化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加快形成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强化和提升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水域生态修复工作。
5月29日,海南省六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海南省湿地保护条例》。条例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