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钛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民营第三方检测不应小富即安

发布时间:2017-12-20 16:48 来源:中国纤检
浏览量: 分享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国内第三方检测产业并购数量及规模均低于外资机构,中国第三方检测产业整合进度缓慢,整合力度并不明显。

  钛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晶,近日在接受《中国纤检》杂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第三方检测市场是一个碎片化市场,大多数检测机构的日子相对比较好过,年收入三四千万,过着小富即安的日子,因此整合的意愿并不强烈。但随着市场化不断提高,一些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小机构会慢慢被市场淘汰,作为投资人,我们会选择有意愿做大做强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投资。”

  问:现在投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比较多,但普遍反映第三方检测机构比较难投资,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潘晶:第三方检测机构确实比较难投。一是它单一实验室体量都不大,市场碎片化,产品线众多,需要投资机构的投研能力很强;二是第三方检测机构并未完全市场化,有很多资源在国资手里,投资的推进也会受影响;三是投资第三方检测机构需要非常强的整合能力,如果一个投资机构没有整合能力,对行业理解不深,根本没法投,投了也没法退,因为每个实验室规模都很小。所以投资团队能力非常重要,它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整个团队共同推进,所以还比较难投。

  问:第三方检测领域的投资进程还是相对缓慢的,您认为是受哪些因素影响?

  潘晶:第三方检测是一个防御型行业,在中国仍会有一段比较好的投资时间,当然也不排除资本对这个领域追逐热点的改变,资本市场一旦开始转移热点,它的回报率就会严重下降。钛和在第三方检测领域投了有二十多家第三方实验室,是投的最多、也是最深的。这个行业其实是比较细分的行业,但和市场对接程度相对偏弱。单一的第三方实验室的特点是小而美,不可避免的会自我欣赏,这样开放度就不够,这些都会影响投资进程。另外,有一些比较好的标的里面确实有国资成分,这样推进力度就会无限延长,有时甚至不知道结果如何。

  问:既然这些第三方实验室自己就能活得很好,为什么还要引进投资,目的是什么?

  潘晶:的确,这些第三方实验室它本身不缺钱,日常流动资金是够的,但它向外做资本性扩张时会缺少资金,因为它的回报率没有想像中那么高,而且很难做融资和贷款,一般都是靠资本力量去推动。所以,单一的第三方实验室凭自身力量很难成长起来,引进投资的目的也是为了多一方力量的帮肋。当然我们投资时会挑真正有意愿做大做强的第三方实验室来投。

  问:2014年《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颁布以后,有种说法是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春天来了,真是如此吗?

  潘晶:对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来说,即使国有机构整合改制,市场也不一定就是你的,还要审视自身实力,况且国有机构改革也不会在短期内完全市场化。目前民营第三方检测自身还存在诸多短板,如设备投入不足,人才稀缺,资质不过硬,资金实力弱,品牌不够响等。所以,我认为还谈不上春天。民营检测机构要想发展,在国有机构改革还没完成之前,应该主动提高竞争能力,练内功,抓管理,汇聚人才,加快扩张和整合,提高营运能力,才可能在国有机构改革完成后和国有机构在平台上以同等的实力竞争。

  问:一些相对弱小的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要怎样做才能在机构整合后不被市场淘汰?

  潘晶:小的民营第三方机构要生存必须要提高专业化,在细分领域要做到很专业,没人能跟你抗衡;还要勇于和新事物新思想做跨界融合,不能局限于小富即安的日子,只执着于技巧型机会在行业内不会有大的建树。此外,还要善于抓住新机会。随着国际贸易交易壁垒的出现,一些法规都先后出台,以前不检测的项目现在也需要做检测,就会有新的机会出现,只有不停练好内功,机会来时才能把握住。

  问:我国检测市场三大主体国有检测机构、外资检测机构、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您认为未来格局会产生哪些变化?

  潘晶:这三大主体大的格局应该不会产生很大变化,但我认为比例会有所调整。未来民营大品牌机构会增加,外资机构会相应减少,中国的一些检测品牌会慢慢走向国际。比如华测就是最容易走向国际的企业,它已经有了综合检测能力,就差扩张那一步。另外,我认为中国在近三年内还会有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品牌做出来。虽说不会很多,但10家应该会有。不过目前这个行业市场化程度还不够,如果未来国有改制速度加快以后,市场化程度会大幅提升,检测机构数量就会大幅减少,现在行业规模增长远远低于数量增长,为什么数量增长快?现阶段很多小机构都是靠手里的一些资源在存活,国有机构改制市场化程度提升后,资源就慢慢减少,或者说技巧型或关系型企业少了,可能就面临大的整合,所以这个行业现在还是春秋时代,不是战国时代。

  问:现在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人才缺失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这和行业特点有关联吗?

  潘晶:这个行业现在的确比较缺人才,缺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人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实我们对内看这个市场虽然很大,2000亿市场的数字也很惊人,但这些都是分散在多条产品线中,就单一产品线来说,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是不够的。而且从前一直都是国资主导,缺少开拓性的市场化人才。此外,在检测行业工作的人也很少会换到其他行业,因为行业确定性比较高。这样缺少挑战又属于资源型行业,便很难吸引到高端人才。而且从前检测行业大多是法定业务,对管理要求不高,管理型人才也比较短缺,很多机构都没有主动吸引人才的意识,只是这几年市场化程度逐渐增高,人才需求量才大了。

  问:钛和已经投资了很多企业,根据您以往的经验,投资时怎样才能深挖到一个较有潜力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潘晶:这里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更多的是专业判断能力,否则运气来了也没能力抓住。投资很重要就是投人,人不符合条件也是要否决的,需要从各个方面判断。但领导者还是关键,领导不行,团队也可能不行;领导者很行,成功的概率会高一些;领导者如果是中等水平,但团队还行,也有可能行。还有的领导者虽然专业不行,但他很开放,愿意分享,团队很能干,这个事情也有可能成功。如果领导者不行,又缺少分享精神,团队也弱,那这个事情百分之百不行。

  问:做股权投资投资期通长比较长,投资后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您和您的团队是如何参与的?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

  潘晶:每个案例都是不同的,比如国资改制,一要合理、合法、合规;二要有耐心,因为国资改制不可能推进得很快,耐心是非常必要的,但也需要积极推动。做股权类投资还有个核心问题,就是要让对方知道你作为投资方的价值。比如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大部分不怎么缺钱的,就不会为钱来融资,所以它需要知道投资人能给它什么?另外,需不需要参与投后管理,还要看所投企业处在哪个阶段。如果刚好在成长期,很多方面确实会有短板,就需要帮它一把。如果企业已经过了成长期,这时企业人才也比较容易会汇聚。而且不同阶段的创业者们,它们的格局、资源禀赋、视野都会有很大差异。从创业者到企业家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作为重要战略投资者,有责任帮助创业者成长为企业家,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需要我们,就全力支持,不需要我们,就不去参与。


标签:

责任编辑:all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