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赵东国际合作区C26-60井日产油157吨,相比产量低谷时增加7倍。这是赵东国际合作区坚持“合作+自营”相结合,加快推进二次开发和二三结合方案实施后的成果,也是大港油田强力推动老区稳产保卫战的又一利好。
3月10日,从“海洋石油287”船传来消息,流花29-1EPCI总包项目6寸与12寸深水海管预调试(清管、试压、排水、干燥)工作圆满完成。至此,中国海油全面掌握深水海管预调试两项先进施工技术,即水下模块化清管试压技术和开放海域连续油管排水干燥技术,成功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
3月16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为Aegean Shipping公司、中航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建造的8.16万载重吨散货船“GREEN K-MAX 4”提前100天成功交付。
记者从宁波海事局获悉,自3月9日起计划靠泊宁波舟山港的国际航行船舶将拥有各自的“健康码”。该码运用大数据对国际船舶实施红、黄、绿三色管理,通过关口前移精准防范境外疫情输入。
3月5日、7日,浙江船协副会长单位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第六艘8.16万载重吨散货N750相继完成上建生活区90A、90B分段吊装搭载,为船舶按期下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周期控制水平再创新高。
全球新造船市场遭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今年2月全球新船订单量大跌,中国船企仅获1艘订单,全球排名也从1月的第一位滑落至第四位。
3月11日, 位于东海大桥水域的中广核嵊泗5号海上风电项目正式复工建设。在洋山港海事局的远程监控和现场护航下,4艘工程船陆续进入施工区域开始打桩作业,海事巡逻艇在东海大桥水域巡航守护,维护附近航行船舶交通秩序。
航运分析机构德路里(Drewry)近日表示,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的影响,中国出口减少,预计今年下半年多用途船和重吊船市场需求疲软。
3月5日,6G70ME-C#42主机在大柴公司成功交验。该主机额定功率为29700马力,将安装在扬子江船业为美国Mangrove船东建造的20.8万吨散货船上。这是大柴公司复工后成功交验的第一台主机,也是由第三方机构代表船东船厂进行验收的首台主机。